最故事

兵不血刃

【拼音】[ bīng bù xuè rèn ]

【释义】兵:兵器。刃:刀锋。兵器上没占血迹。形容军事进展顺利,不战而胜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荀况《荀子·议兵》。

《荀子·议兵》篇中赞扬上古时代的几次正义战争:尧伐驩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夏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。荀子说:他们“皆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,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途来服(远近都来归顺)。”

三国时,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起草的关于讨伐魏国的一篇诏书中,也说到这句话,并且也以汤伐夏、武王伐纣为例,说:“王者之兵,有征无战,尊而且义,莫敢抗也。故鸣条之役,军不血刃(商汤在鸣条地方最后战胜夏桀),牧野之师,商人倒戈(周武王在牧野一战取得了彻底打败商纣的决定性胜利)。”文中所谓“军不血刃”,跟“兵不血刃”的意思完全是一样的。

    猜你喜欢